小说楼

第六十六章:不痴不聋

天才一秒记住【小说楼】地址:www.luotxt.com

这日,太宗刚下了早朝。皇后李氏便差人来请。

“皇后可有说什么事情吗?”随行的宫娥答道:“启禀陛下:韩王的乳母秦国夫人现在宫中,请求陛下召见。”

“韩王乳母?有什么事儿皇后定夺就是了!”太宗心下存疑,可也并未说出口。因为连着几日,他只觉得元休经常无精打采,神思恍惚。对朝政之事也一副心不在蔫的样子,来上朝就像例行公事,相比许王元僖在朝堂上神采飞扬形成鲜明对比。起初,太宗以为元休是因着元佐被贬之故,想他们兄弟情深,虽说心下不舒坦,倒也理解。又听说昨晚宫宴上韩王妃和许王妃争执拌嘴,韩王妃早早告罪离席,更是存了疑惑。

多年来,他对长子元佐寄予厚望,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,一直忽略了其他皇子的成长。没想到他对元佐寄望最大,元佐却伤他最深。如今元佐被废,他这才把目光放在元僖、元休等诸皇子身上。

令他欣慰的是,元僖初任开封府尹,就立即巡视事务、查阅案卷,表现出了不俗的处理事务能力。使多年无主的开封府一改往日那种懒政颓废之风。开封府判官吕端素以沉稳、镇静、识大体著称,深得太宗赏识,太宗特嘱咐他要好好辅佐元僖。老三元休虽不似元佐、元僖那般优秀,却也是文武兼备,温良醇厚的,更不象元佐那样桀骜难驯。所有皇子中,只有元佐、元休是他已故李贤妃所出。

想到李贤妃,太宗深深叹了一口气。李贤妃是太祖皇帝为他所聘,性格温顺,样貌出众,太宗对她甚是喜爱。李氏生有四个子女,先生皇女二人,都早亡。后生长子赵元佐,开宝元年,李氏梦见太阳迫近自己,急忙用衣服大襟接住,“光耀遍体”,受到惊吓醒来,不久就生下了老三赵元休。可惜李氏体弱多病,在太宗刚刚当上皇帝的第二年,李贤妃就去世了,年仅34岁。如果李贤妃没有早逝,能够亲自养育两个儿子,大概元佐性格也不会那么刚猛,而元休似乎又有点过于温吞。太宗就这么思虑间,龙辇已行至中宫。“皇上驾到!”

李皇后和刘夫人急忙跪迎圣驾。太宗和李皇后落座后,又命人给刘夫人赐座。刘夫人告罪落座。

太宗说:“你是王府老人了,韩王自小由你奶大,这个中的操劳辛苦朕都知道,皇后也时常念叨呢。”

刘夫人连忙跪下说:“能够成为王爷奶娘,已经是老奴的福分了;如今王爷成人开府,官家又封老奴为秦国夫人,这份恩宠礼遇更是到了极点,老奴就算生生世世做牛做马也难报一二呀。”

“老人家快起来回话,韩王最近怎么样?”

“这个......”

“但说无妨!”

“老奴今天就是为此事而来,还请官家定夺。”

“讲!”

“韩王生来性情淳厚,读书上进。这官家您是知道的。可是自从成年开府后,常常同他的侍读到外头去,老奴也不能随身跟着。不想这一来二去的竟出了岔子,老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在外头结识了一个唱花鼓的卖唱女子,就在大婚前,王爷偷偷把这个女子带回府置在内书房。那女子偏偏生的一副狐媚样子,勾引得殿下日日贪欢,老奴劝过几次,韩王妃也劝过几次,不想王爷对那女子沉溺已深,只把老奴和王妃的话当做耳旁风。如果再照此下去,只怕不但误了王爷学业,再亏空了身子,那老奴的罪过就大了。老奴此番前来,就是求官家规劝一下王爷,好让他赶快收心。”

太宗脸色阴暗下来:“一个卖唱的风尘女子?这个老三,可真有出息呀!哼,朕看他近日神色萎靡,还以为是因为他大哥的缘故,没想到竟是贪恋女色。来人,去宣韩王。”

“陛下且慢!”李皇后看太宗发怒,连忙站起身来。李皇后说:“陛下暂且息怒,此事说起来臣妾也有责任,前几日臣妾还想着叫过来三哥儿好好问问,结果这一来二去竟耽搁了,陛下还是以朝政大事为重,此等家事儿待臣妾详询后再由陛下定夺。”

说完还朝太宗使了个眼色。太宗略略沉思了一下说:“皇后说得对,这后宫家事本就由你做主的。”又回头对刘夫人说:“你且回府,好生宽慰一下韩王妃。”

刘夫人眼见太宗发怒,早就吓得心惊肉跳,同时又担心韩王会受到严厉惩罚,她本身还是心疼韩王的,只是一来潘妃逼得太紧,二来她当然也希望元休早早收心,毕竟王府内王爷与王妃和睦才是最重要的。听得太宗此话,连忙唯唯诺诺告退出宫。

李皇后看刘夫人离开后,笑着对太宗说:“官家疼爱儿子心切,竟一时乱了方寸,可是官家您想过没,凡事不能只凭一面之词,其实前几日臣妾已经提醒了三哥儿,三哥儿所说的可和刘夫人所述不一样呢。”

“哦,韩王怎么说?”

“三哥儿说,那女子只是一个普通丫鬟,因着聪明伶俐,只放在内书房使唤,三哥儿原本藏书就多,那丫头只把哥儿的书房收拾的井井有条,三哥儿是爱书之人,或许因此待那丫头相厚点儿,遭了其他人的非议也未可知呀。细想起来,三哥儿已经大婚,就算是收了哪个丫鬟做侍妾,也不算什么大事儿。”

“当初朕给儿子们指婚,那可都是将相门第,六礼具备,实指望他们能够自重,可是你瞧瞧,哼,就没有一个能够让朕省心的。”李皇后听得此话,知道是太宗又想起了楚王之事,连忙从侍女手中捧过茶水递给太宗,柔声说道:“官家且喝杯茶,消消气儿,且听臣妾给您说一个典故。”

“什么典故?”

“满床笏!”李皇后说的这个满床笏的典故是出自唐代宗时,汾阳王郭子仪功盖天下,其子郭暧为当朝驸马,娶的是代宗之女升平公主。有一天,郭子仪做寿,其家人拜寿时把上朝所持的笏放在床上,竟至堆满。郭子仪七子八婿皆来祝寿,唯有三儿媳升平公主未来;引起郭暧不满,与公主发生口角。郭暧一怒之下打了公主。公主进宫告状,要求皇帝做主。郭子仪连忙绑了儿子进宫请罪,然而唐王明大理念旧功,并未治罪,并劝说郭子仪说:“不痴不聋,做不得阿家翁。”最后与皇后一起劝说公主和驸马和好,也安抚了功臣之心。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。并被改编为折子戏,在民间传唱。

太宗听完,不由得笑了:“皇后说的极是,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,想这夫妻们争吵都是常有的。不痴不聋,做不得阿家翁,这话倒是应景。依着你,该怎么办?”

李皇后笑道:“依臣妾之见呢,就把韩王宣进宫来,当面教训一番,再派人去韩府告诫一下那个丫鬟,也算给了韩妃面子,您看怎么样?”

“就依皇后,来人,宣韩王!”

新书推荐

[综漫]最强巫女是男生 女仆战争 篮球界 英雄之再现 网游之绝命毒尸 我的世界之战争游戏 [网王同人]十月海道线